凸凹、李铣作品分享会举行,真巧:他们同年同月同日生
今(14)日,李铣《赴永远的远》、凸凹《水房子》读者分享会在成都举行。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联主席、《草堂》主编梁平,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成都市作协主席、《草堂》执行主编熊焱等作家、诗人参加分享会。本次活动举办地——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老街社区幕庐书院为著名学者王叔岷先生(1914-2008)旧居所在地,王叔岷是历史语言学家、校雠名家和诗人,诗人们在此讨论诗歌,也是用诗歌语言向先生致敬。
四川诗人、小说家凸凹和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铣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人,他们不仅用分行文字抒发情感,且都在六十岁之际同时捧出了新作,“这既是岁月赋予的缘分,也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人间朋友加诗歌兄弟,是我们联袂举行新作读者见面会的原因。”凸凹说。
会上凸凹和李铣分享了各自的创作感悟和心路历程。与会诗人纷纷发言,部分与会诗人还现场朗诵了两本新著中的诗歌作品。
凸凹《水房子》
梁平说,凸凹始终清楚自己的写作方向并不断深入,并且能在不同文学体裁之间自由切换、游刃有余,写小说能打破诗歌思维,写诗歌也能丢掉小说思维。同时,梁平认为,凸凹对文学素材能沉潜下去,作品建立在大量的知识构架之上,《水房子》就梳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蜀地风物,既能深入,也可浅出。同时,梁平认为李铣的《赴永远的远》有着清晰的线条和鲜明的生命纹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被慢慢打捞呈现,从细微处见真知见性情,“这里的远,不是明天的远,也不是未来的远,而是精神原乡的回望和指认。”
李铣《赴永远的远》
著名诗人、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新泉因故不能到会,特委托到场嘉宾帮忙表达,他说:“凸凹是勤奋的诗人、作家。这些年他用功很深,从选题的角度看得出他的个人储备丰富。同时祝贺李铣的新作《赴永远的远》出版。我佩服那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坚持创作、坚持探索的诗人,有时候读到他们的作品,会有意外惊喜。”
诗人易杉在现场发言表示,新时代诗从语言狂欢到事件的转移,正在成为新诗写作的新力量。从凸凹和李铣的诗写中,不难发现虚构和非虚构的写作路径,已经成为当代诗学考量的重要话题。不仅呈现为一种修辞力量,也同时呈现出一种充满生机的精神力量。“诗人凸凹近年的诗歌偏于写实叙事,与他的小说家思维关联,他的诗很有结构冲动和历史张力。李铣诗歌遵循内在时间法则,我惊喜于他对每一个独立精神单元的语言重塑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