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20年丨王巍、柳士发、王毅发言 探讨金沙遗址发现20年

时间 • 2025-11-21 12:25:47
中国
遗址

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致敬中国考古百年征程,不断弘扬古蜀文化根脉、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9月27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之“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开幕。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言,探讨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旅游开发及“太阳神鸟”的价值等。

◎王巍:

考古遗址公园把考古、旅游、开发融合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金沙遗址当年引起我们学界轰动还历历在目,过了20年,现在还是记忆犹新。”王巍表示,20年来,金沙遗址在发掘、研究、保护、利用上成绩斐然。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一座考古遗址公园,修建在成都的黄金地段。不过,王巍回忆,当年还曾围绕着是否建考古遗址公园,是否能提及考古遗址公园,有过巨大争论。

“有一种观点认为,遗址就是遗址,公园就是公园,怎么能说到一块儿呢?现在看来是非常好的举措,把考古、旅游、开发融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被认为是‘天敌’的两个矛盾,而且共同促进了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王巍直到现在仍然认为,金沙遗址的发掘、调查、研究和利用在中国考古百年史中是非常好的典型。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柳士发:

“太阳神鸟”表达了中华民族共通的情感和精神

“日照锦城头,神鸟九天游。2001年,金沙遗址的发现轰动国内外,拓展了人们对于古蜀文化的认知,填补了学界对于长江上游早期文明和成都文明起源研究的空白。”柳士发在会议开幕式上表示,前不久,金沙遗址在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初评中脱颖而出,晋级终评。从这里发掘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作为金沙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出土文物,反映了古蜀文明的太阳崇拜,揭示了中华先民对宇宙和历法的认知,表达了中华民族共通的情感和精神,于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形象标志,伴随着文化遗产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文物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太阳神鸟”的形象已经飞遍了大江南北,飞向了世界各地,有如一位使者,在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的大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王毅:

成都的第四次崛起,是古今一脉的强大力量

“90年前,三星堆月亮湾遗址开始试掘,四川考古工作有了新起步。四川的考古伴随中国考古发展的百年,不断有进步。”在现场,王毅梳理了四川考古的发掘历程。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发现,同时,成都十二桥遗址也开始发掘。1996年,宝敦遗址发现。“20年前,中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重大发现便在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作为祭祀遗址,它所呈现的辉煌,让20年前全国考古界为之震撼,中国文化标志太阳神鸟也在金沙遗址诞生。我们可以感受到成都这座伟大而非凡的城市在不断发展。”

王毅认为,宝敦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明发展步伐的前奏。三星堆、金沙是成都城市发展的第一次崛起。随后来到秦汉时期,成都列备五都,唐宋时期,也是辉煌的中心,“从第一次崛起到第二次崛起,到第三次崛起,如今,成都迎来第四次崛起。成都作为全国第一梯队的特大城市,以这种形象呈现,我们感受得到古今一脉相承的强大力量和气势。”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曾琦

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