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天数比率去年达到87.5%!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时间 • 2025-10-27 22:22:42
污染
攻坚
防治

9月15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32场发布会,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等方面情况。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中国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据彭博社的报道,2013年到2020年这7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相当于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启动实施以来30多年的改善幅度。

黄润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的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90%。具体来讲,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三大变化来概括。

↑发布会现场

第一,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空气质量指标PM2.5,也就是细颗粒物全国的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进一步降到了去年的30微克/立方米,历史性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另外,优良天数比率去年达到了87.5%,比2015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第二,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十年,我国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了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第三,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这些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防治土壤污染的基础性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了全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详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土壤污染加速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黄润秋指出,“十四五”以后,党中央明确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这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从内涵上来说,它意味着遇到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难度更大、范围更广,要求的标准也更高。所以,“十四五”仍然要坚持保持力度,延展深度,拓展广度,用更高的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战略层面上,黄润秋表示,必须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国当下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尽管幅度很大,但是还在一个中低水平上的提升,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还有差距,还有很大的接续奋斗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从战术层面上,黄润秋提出,要坚持精准、依法、科学治污。生态环境部提出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五个精准。提出要坚持用法律的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资料图

同时,黄润秋指出,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要统筹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重点做好“五个统筹”,即要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要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要统筹城镇和乡村;要统筹好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尤其要建立新化学物质风险防控体系。

在行动层面,黄润秋表示,目前已经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谋划了八大标志性战役,现在已经陆续推出。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将聚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治理和柴油货车治理三大攻坚战。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将围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重点海域治理以及长江、黄河治理攻坚战。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将聚焦农村的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官莉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