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专门安排1.2万亿转移支付,能够补齐新增留抵退税造成的地方减收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今年退税减税2.5万亿,其中留抵退税1.5万亿元。按照现行的税制,地方财政要负担50%的退税资金,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的退税会不会对地方财政造成减收压力?
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回答上述问题时表示,地方按五五分成来承担,要承担约7500亿元。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中央财政在正常的转移支付之外,专门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共1.2万亿元,首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转移支付4000亿元已经于3月21日提前下达了。从总量上来看,能够支撑地方减收。除了特殊的一次性安排之外,还有正常转移支付的资金安排。一次性安排和正常的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相加,预计地方落实新增留抵退税和其他减税降费实际的减收完全能够补齐,能够确保退税减税的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县区财政平稳运行。
对于1.2万亿元的安排,许宏才介绍主要分为三块。
一是新出台留抵退税政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地方落实新出台的留抵退税政策形成的减收。按照现行的财政体制五五分享,这块减收除了中央承担50%以外,地方承担50%的部分,中央对地方补助比例平均超过82%。许宏才解释,在留抵退税形成的总减收当中,因为中央先承担了50%,再补82%,实际上地方承担了50%当中的18%,按总量算是9%。具体分配的时候,为了保证政策更好落实,向小微企业倾斜,向县区倾斜。所有的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中央全部补助90%,其他的低于82%;对县区当地负担的直接减收,分成县区、市和省,按照不同的级次,对县区减收补90%。
二是其他退税减税降费专项资金。财政部专门测算安排一部分资金,重点支持地方落实小微企业原有的制度性留抵退税政策。另外重点支持县区落实其他减税降费的政策,给予它补助。
三是补充县区财力专项资金。除了减税之外,县区还有一些增支。财政部安排一块资金,考虑县区今年的一些增支因素,给它增加补助,重点用于弥补县区落实有关增支政策的财力缺口,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主要根据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教育等一些增支的因素去测算分配。
“除了1.2万亿元另加的转移支付之外,还有正常的转移支付增量,那块也将继续按照既定的办法去分配。”许宏才说,把新增和正常转移支付统统考虑进去以后,县区的财力是能够得到很好保障的。另外,通过采取这个措施,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是能够得到落实的,县区财政也会平稳运行。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