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开进大凉山!成昆复线冕米段开通运营背后:上万建设者同时奋战在一线

时间 • 2025-11-01 10:55:56
复线
西昌
铁路
线路
接触

1月10日上午11时10分,西昌西开往昆明的D843次“复兴号”动车组开出,经过4小时21分运行抵达昆明站。这也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成昆复线)冕宁至米易段开通运营后,西昌西开出的首趟“复兴号”动车组,凉山正式迈入“动车时代”。

据了解,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冕宁至米易段线路全长160.138公里,地处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攀西地区,修建难度大。该段线路桥梁126座、隧道25座,桥隧比62.2%,于2016年4月开建,历经艰苦奋战,实现顺利通车。

复兴号动车行驶在成昆复线冕米段中铁成都局集团公司供图

这背后也离不开辛勤付出的建设者。成昆铁路公司西昌指挥部指挥长邹永木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冕宁至米易段的按期建成和开通运营,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有上万名建设者同时奋战在一线。

上万名建设者同时奋战在一线

作为成昆铁路公司西昌指挥部指挥长的邹永木,望着停靠在站台的“绿巨人”,感慨颇深,“终于等到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成昆铁路公司西昌指挥部指挥长邹永木

据邹永木介绍,现有的成昆铁路是20世纪60年代建设“大三线”时修筑的,单线双向通行,客货两运。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铁路的设计建设标准偏低。虽然成昆铁路于2000年完成全线电气化改造,但该线路运力仍十分紧张,速度提不起来,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运力早已不能满足沿线经济发展需要。

“2007年,国家启动了时速160公里的成昆线扩能改造工程(成昆复线)。复线线路全长865公里,比起老成昆线路总里程缩短了230多公里。全线建成通车后,旅客列车从昆明至成都的运行时间将从18小时压缩到7小时左右。特别是今天开通的‘绿巨人’复兴号动车组,西昌到昆明从原先的7个多小时缩短至4个多小时,将极大方便沿线人员出行。”邹永木说。

复兴号动车行驶在成昆复线冕米段中铁成都局集团公司供图

在邹永木看来,成昆复线冕米段的建设,相当具有挑战性。“冕宁至米易段,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是成昆复线修建难度较大且里程较长的一段。冕米段全线共有桥梁95座、隧道25座,桥隧比达到63%,施工难度大,项目工期长。”

邹永木介绍,尤其是修建全长14.3公里的德昌隧道,是第一个工程难点。但在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提前四个月实现了隧道的贯通,为冕米段的顺利开通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整个冕米段共有3119孔的T梁预制和架设,是整个亚洲地区最大的一个T梁预制生产基地,“我们按期铺设架梁完成施工,创造了T梁架设的奇迹。”

西昌西站

此外,在邹永木心中,西昌西站的建设也值得一提。“西昌西站是成昆铁路复线峨米段上最大的客运站,为三层框架结构高架站,主体站房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是凉山重要的窗口工程。为了抢进度、赶工期,建设者们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24小时轮番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昼夜兼程、交叉施工,如期按质按量地将西昌西站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

邹永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峨眉至米易段是全线建设最难的一段,这一段又分为峨眉至冕宁和冕宁至米易段,为了冕宁至米易段的按期建成和开通运营,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有上万名建设者同时奋战在一线。目前,成昆复线仅剩峨眉至冕宁段正在加紧建设,还有5座隧道未贯通。

行走在接触网线路的高空“琴师”

张文,是西昌工电段供电维修技术中心接触网维修队队长。冕米段已经是张文参与平推验收的第5段新建铁路。“最近一年,我和同事们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成昆复线冕米段接触网设备的平推验收工作上,把复兴号安全平稳地接进大凉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张文说。

工作中的张文中铁成都局集团公司供图

接触网线路,是高悬于铁道线上为来往列车输电供电的动力源泉,一条条线路宛若琴弦沿钢轨平行延伸,而张文和他的同事们,则是行走其间维护设备的高空“琴师”。1998年,23岁的张文被分配到乐山接触网工区,成为一名接触网工,用一摞摞施工笔记、一本本自编标准、一项项急难任务完成了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的积累与跨越。

2011年,张文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接触网工决赛“第一名”好成绩,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取得成绩后,他没有自满,创建了“张文接触网技能示范队”。

工作中的张文中铁成都局集团公司供图

张文说:“第一批示范队队员只有十几人,以专业科室的专工、各个车间的技术员和技能突出的工班长为主,共同以总结磨练高标准、可复制的接触网作业法为目标,形成了一批成果。”他们一起总结出了“三个三”工作法,通过以点带面,一点点扩大了示范队的辐射范围,为全段接触网专业职工立标打样和开展教学,还完善出各类标准化作业流程图33个,制作出15个标准化检修视频资料供职工培训和日常业务学习使用。此外,他们还抓住新建动车线路的时机,累计带出骨干132人。

早在2007年青衣江大桥接触网施工作业中,他就尝到了工作创新的好处。2011年,示范队成员们还研发了能大幅提高作业劳效的“横担安装器”,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这一次,为加快平推验收速度,他再次提出创想,自行设计“梯车模拟受电弓自动检测装置”,按照“绿巨人”动车受电弓实际结构尺寸,自制不锈钢材质模拟受电弓,利用模拟动态检测能较全面判断设备状态的优点,实现对接触网设备工艺标准、技术参数、模拟运行状态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诊断,既节约了验收时间,又提高了检测精度,首次在冕宁站Ⅱ线验收作业就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前完成作业目标,而“车模拟受电弓自动检测装置”同样也已开始申请国家专利。

红星新闻记者江龙摄影报道

编辑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