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南水北调已累计向北方地区供水超46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4亿

时间 • 2025-11-12 22:57:40
供水
地区
中线
工程

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答记者问时介绍,截至昨天,南水北调工程两条线路累计向北方地区供水超过46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4亿。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水网的主框架、大动脉,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石春先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无论是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可以说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沿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发布会上,石春先用四个关键词来表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成效:“完善”“增强”“复苏”“转型”。我国北方地区供水格局得到了完善。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进一步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从根本上缓解了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的280多个县都用上了南水北调的水,特别是天津城区,基本上全部是南水北调的水。可以说,南水北调已经成为了多个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石春先说,通过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特别是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II类标准及以上,很多时间是I类水质。东线水质稳定在III类标准。沿线群众想喝、能喝上优质甘甜的长江水的愿望得以实现,特别是河北省黑龙港区域有500多万人告别了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石春先还表示,河湖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复苏。截至昨天,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向沿线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超过了64亿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华北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滹沱河、白洋淀、子牙河等一大批河湖重现了生机,河湖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此外,节水优先理念有效促进了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石春先介绍说,工程受水区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等措施,带动了高效节水行业发展,淘汰限制了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促进了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北京市为例,全市16个市辖区全部建成了节水型辖区,按照可比价计算,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了18.7%。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