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麒:建议加快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打造更多川版“国之重器”

时间 • 2025-10-29 21:10:53
建设
充电
科技
科学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启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难掩激动,“今年两会,我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成都科学城的建设。”王麒提交了一份《关于支持成都科学城加快布局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的建议》,建言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推动国家实验室集中布局成都科学城,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

▲王麒

建议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创建国家实验室

“打造更多抢占制高点的川版‘国之重器’”

“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学城,已成为成都市科技创新资源密度最高、增速最快的新高地和原始创新的主阵地、主战场。”王麒表示,成都科学城科技基础良好,目前已统筹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11个,精准落地科技创新基地14个,建成投运成都超算中心,引聚国家级科研院所3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7个。“自启动建设以来,成都科学城已经形成科技基础良好、创新业态显现、创新活力迸发的态势。”

基于此,王麒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等国家部委院所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

王麒提出,建议科技部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创建国家实验室,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推动国家实验室集中布局成都科学城,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助力提升源头创新供给能力和科技水平。

同时,王麒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优先在成都科学城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大科学工程。“支持数千瓦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及光刻验证装置、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超高速低真空磁浮交通及动模研究平台、超高通量多功能堆研究设施、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布局成都科学城并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更多抢占制高点的川版‘国之重器’,建设国际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建议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

“打通私人充电桩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王麒表示,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能、使用成本低的优点,但充电等配套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推广普及和使用感受。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同比增长29%。同期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68.1万台,同比增长37.9%,但车桩比仅3.5:1。

对于“车多桩少”的情况,王麒建议,对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前瞻性布局充电站、社区充电桩、商住充电桩。其中重点在于建设用地的规划工作。对成熟区域补建增建,对新建的住宅及公共区域提前规划,缩小新能源汽车增长与配套充电设施场所不足的差距。

同时,王麒建议简化缩短电力部门充电设施建设审批流程和时长,对于报装手续较繁琐、审批时限长、接网工程建设效率低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私人安装充电桩开辟“绿色通道”,为充电桩基础设施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打通私人充电桩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大数据等技术,将电动车、充电桩、互联网全网数据信息资源集中起来,实现“车-桩-网”一体化全生态运营管控体系。鼓励以“充电桩+分布式新能源+储能项目+商业”的综合体方式建设充电桩,将波谷时的电能收集起来,缓解波峰时的电网压力。

王麒表示,应对充电桩布置短缺较为突出的老旧小区、交通节点区域、高速公里、物流集中地等跟进充电桩的设置,逐步提高充电桩车位的比例。对新建小区的充电设备提前规划,便于后期电动汽车车主直接接入。实行有序充电的小区,可以按30%的车位数进行容量预留。“建议新建小区按照所有车位50%的标准,同步配套充电桩表箱等设施到位,在设计中确定选定充电桩表箱位置,做好现场施工并验收。”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