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碳科技获超4亿元融资,高瓴、鼎晖领投 国产四代基因测序仪冲刺量产
6月8日,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碳科技”)宣布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联合领投,博远资本、华盖资本及阳光融汇资本跟投,老股东高榕资本等持续加码。
据悉,齐碳科技推出的国内首台全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计划今年内量产。届时,齐碳科技将成为全球第二家进入商业应用阶段的企业,国外垄断单分子基因测序核心技术的局面将被打破。
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谢丹博士在接受红星资本局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是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技术门槛最高,研发难度最大,替代性非常低,所以它有很强的议价权。上游基本上有控制整个行业的一个能力,是真正‘卡脖子’的技术。”
基因测序上游获得世界级话语权
2020年9月,国内首款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9604”诞生,意味着除了为太空基因测序提供技术支持的牛津纳米孔科技(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下称ONT),齐碳科技成为世界上第二家造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公司。在基因测序上游,齐碳科技获得了世界级的话语权。
齐碳科技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
据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白净卫介绍,纳米孔链测序法,是指将单个核酸分子在电场力驱动和马达蛋白控速的双重作用下,以连续的单链核酸形式穿过纳米尺寸的蛋白孔道,当不同碱基通过时,会对孔道内的离子电流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断,因此可以通过捕捉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信号来实时的识别其碱基排列信息,从而实现对单链核酸分子的测序。
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组织、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生理特点及部分行为特征。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
当下,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已由实验室研究演变到临床使用,被认为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相关机构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在2018年达到107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244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8%;其中,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于2017年达到12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2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9%。具体到基因测序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谢丹博士表示:“纳米孔测序是最前沿的测序技术,全球仅有ONT公司与齐碳科技实现了产品化,目前ONT占据市场先发优势。齐碳科技自主研发的国产纳米孔测序仪量产后,将改变一家独大的局面。”
2019年和2020年,齐碳科技分别获得4000万元Pre-A轮和超1亿元A轮融资。
领投方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高瓴创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负责人易诺青表示:“齐碳科技研发了国内首台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成功打破了基因测序设备、配套芯片及试剂研发领域的高壁垒和海外垄断,攻克了国内基因测序‘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在市场应用空间中,微生物病原检测、癌症检测等细分领域适合成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首选应用方向。我们将长期支持国家重点领域科技研发,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资金将主要投入研发、生产环节
随着技术进步,基因测序仪市场整体呈现出与消费类电子类似的从PC机向移动平台发展的趋势,测序成本大幅降低,检测速度加快,仪器也愈加便携小巧。
目前,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应用以二代NGS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主。据各大基因测序仪生产企业公开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全球测序仪装机量预计超过2万台,其中Illumina(因美纳)公司的市场份额预估占比达80%。2020年前三季度,Illumina测序仪销售额为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6亿元。
据介绍,第一代测序仪设备成本极高,因其通量较低,要获得大量序列数据的花费较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通过一代测序完成的,历时13年,耗资30亿美金。二代测序仪设备成本也是百万元级的;而齐碳科技所研发的首款测序仪预计定价为十万元级别,单次测序成本不到千元,可以有效解决低样本量情况下的运行成本和时效性问题。
开机门槛更低,应用场景更细,检测速度更快,都是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愈发明显的市场优势。
鼎晖创始合伙人、鼎晖VGC管理合伙人王霖表示:“基因测序行业增长迅速,传统二代测序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作为下一代长读长测序技术中壁垒最高的产业链上游,齐碳科技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产品迭代升级、性能提升速度快,公司目前在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方面的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据悉,齐碳科技B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投入研发及生产环节,其设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生产基地计划于今年内建成,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也计划于今年内实现量产。
红星新闻记者俞瑶费成鸿图据齐碳科技
责编任志江编辑邓凌瑶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