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公司前脚解禁,股东后脚就要“清仓”,创科创板减持纪录

时间 • 2025-11-20 22:19:14
科技
公司

科创板公司上市满一周年后,部分股东迎来限售股解禁期,于是大举“清仓式减持”。投资者面面相觑:说好的要伴随科创板一起成长呢?

11月9日,科创板公司长阳科技(688299.SH)开盘大跌,一度跌幅超过10%。截至下午收盘跌幅7.69%,收报24.85元。

长阳科技新近披露股东“清仓式减持”计划,共计4组、8名股东,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21.46%,创下目前科创板公司减持比例新高。按公告前的股价,合计减持套现16.33亿元。

多名股东“清仓式减持”

长阳科技减持公告披露,8名股东减持的股份来源均为长阳科技IPO前取得的股份,且已于2020年11月6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11月6日长阳科技出现多笔大宗交易,赶在减持公告前“跑路”。当天大宗交易成交158.61万股,成交金额3713万元,成交均价每股23.41元,较市价折价13%。

据长阳科技公告,因自身资金需求,公司股东陶春风和一致行动人唐晓彤,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84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南海成长和一致行动人同创锦程、同锦创业计划减持不超过3118.8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1.03%;陈文和一致行动人滕声飞实计划减持股份数不超过8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83%;陈素娥计划减持不超过1298.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6%。

其中,减持最多的是私募基金南海成长和一致行动人同创锦程、同锦创业,持有的股份均为IPO前取得。三家拟通过本次减持,清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按公告前的收盘价计,合计减持套现超过8亿元。

长阳科技股东大举减持

而部分减持的陶春风为长阳科技第二大股东,和其外甥女唐晓彤为一致行动人关系,分别持股10.08%、1.07%。红星资本局查阅历史公告发现,陶春风系2017年7月,在长阳科技增资时,通过协议受让方式获得了这部分股份,当时受让价格为7.3元,合计耗资8378万元。2019年1月,陶春风又收回他人代持的股份,再度受让1700万股。如今这些投资都暴涨了好几倍。

第四大股东陈素娥持有时间稍长,在2016年1月出资5200万元,从长阳控股受让长阳科技的8%股权,并一路持有至今。

高毅资产、摩根大通暂时被套

长阳科技主要从事反射膜、背板基膜、光学基膜及其他特种功能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半导体照明、新能源、半导体柔性电路板等领域。公司已成为韩国三星、韩国LG、京东方、群创光电等知名面板、终端企业以及德国Trilux、欧普照明、阳光照明、立达信等照明企业的供应商。

光学基膜图据长阳科技官网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长阳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4.7亿元、6.9亿元和9.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597万元、8679万元和1.41亿元。无论营收还是净利,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都很可观。

长阳科技新近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同比增长38.4%。其业绩表现无疑也十分稳定。

正是基于长阳科技的优秀业绩,三季度期间知名私募高毅资产大举建仓了长阳科技。三季报显示,高毅资产旗下共计四只产品,新进成为长阳科技第一、二、三、五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数量479.6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7.08%。

此外,摩根大通也新进成为长阳科技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96.2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42%。考虑到半年报高毅资产、摩根大通均未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眼下看来已经双双被暂时套住。

尽管知名机构在大举建仓,但众多原始股东却纷纷选择了套现,且减持比例创下科创板减持纪录。为何重要股东要大规模减持套现?是否并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南海成长和一致行动人均为创投基金,限售期满后退出是正常投资行为;陶春风、陈素娥等股东则是公司早期投资者,已经陪伴公司成长了多年。”长阳科技相关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减持系股东个人行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减持对公司不会有太大影响。

知名财经评论员曹中铭表示,创业板曾经出现的大肆减持现象,需要防止在科创板重演。创业板公司在股份解禁后,相关股东的减持曾让市场不堪承受。基于科创板公司普遍的高估值,有必要在科创板实行更加严格的股份减持制度。否则,科创板就有可能变成VC、创投基金以及自然人等重要股东的温床,而成为其他投资者的梦魇。

红星新闻记者李伟铭

编辑邓凌瑶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