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在书里,读懂一座城市

时间 • 2025-11-20 08:02:13
城市
成都
生活
一座

以书的形式来记录一座城市,无疑是最贴切的。它不仅能让我们看到城市进阶的细节,还能领悟城市之美,感受生活之味。

作为献给全球成都粉的礼物,《乐此不疲的成都》新书近期发布。与2020年出版的《闲不下来的成都》互相照映。两本以城市生活为蓝本,城市美学为格调的书籍,是YOU成都新推荐系列作品,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成都生长的脉络与细节。人们穿梭在书中的街巷、高楼、转角、书店、博物馆、美学空间,和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相遇,和每一场美学盛典邂逅。

新书发布几天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在个人微博发布一张照片并配文:今天四姑娘山的最高峰——幺妹峰展露得清晰可见。这就是杜甫看见的西岭。

网友被图中的美景震撼。一时之间,转发,点评,赞叹纷至沓来。一位旅居海外的网友说,(书本里)消失的仙山,我在丽江见过一次,在丹佛见过一次,在瓦莱见过一次,今天在这里又见了一次。

这里,就是成都,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在公园城市徜徉,见证城市美学进阶

单之蔷晒出的图片,只是一个影影绰绰的城市概貌。倘若放大图片,就能发现,碧空之下,承载着众多无法忽视的点位和场景,那是古蜀文明沿袭至今的人文凝萃,是新发展理念下的公园城市。

城市的“微表情”,被《闲不下来的成都》逐一整理记录,定格成一种不断发酵升温的城市文化。跟随图文转场,人们从时尚空间到产业园区,从元气街区到美丽村落……每一个地方都传递着强烈的信号:城市正在进阶变化。

英国现代城市理论先驱帕特里克格迪斯《进化中的城市》中这样描述城市的“进化”: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它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蔓延”很难产生美感,绽放才能形成审美,人类对美的追求始终不变,城市的审美格调已成为一座城市迈向更高阶的体现。

2017年底,成都提出打造“三城三都”的目标,更在过程中将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在城市的宏观规划和微观场景营造中,成都以时间为轴,以空间为面,大到城市格局从两山夹一城变成一山连两翼,小到家门口的空地变成绿地小游园,构建了一个小区、公共空间、道路、桥梁,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城市整体规划顾及到诸多功能的有机统一以及景观呈现,体现出艺术化的自由精神和形式之美。

这是以形筑城、以绿营城、以水润城,将城市全部景观组成一幅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诗意城市新画卷;是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城市大美形态绿色空间体系;是具有世界影响力、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场景的城市审美形态。

万象更新,日新月异。一个个具象的审美景观,在抽象的营城理念下,最终酝酿成了今天的城市美学。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活出城市生活格调

城市的主体是人。诗人欧阳江河在《乐此不疲的成都》代序中说,成都最最吸引他的,还是成都的人。

这里的人爱唱,唱出了红极一时的《芙蓉花开》《蜀绣》等歌曲;这里的人爱逛,逛出了春熙路、太古里、环球中心等时尚秀场;这里的人爱运动,串起了锦城湖、龙泉山等城市山水景观……

人是城市最重要的风景,人们的生活方式,就是城市最迷人的特质。欧阳江河说,成都不一样的城市特质不只是城市建设,不只是风景,它跟人的日常生活有关,比如说饮食、穿着、谈话的语气、谈论的内容、还有人情世故等等,这构成了成都跟其他城市完全不一样的一种人文特质。

这些特质,恰恰能解答当下城市必须解决的问题:城市如何成为家园。围绕社区构建的各种生活场景,不仅营造了邻里之交的和美,守望相助的和睦,更是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城市气韵,成为城市生活样本。曾经,出门买菜也要捎上一束花是成都人的生活剪影,如今,看展览、逛书店、听音乐会、去博物馆……成了成都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公园城市,在天府文化浸润下建设的“三城三都”,市民的审美诉求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

如此种种,用一句话来概括:成都人太会享受生活了。

成都人不仅会享受生活,更能把生活过到极致,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数据最有说服力,“七普”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超2000万,近十年人口增加581万人。这也难怪《南风窗》刊文称:成都几乎是学神一般的存在:平日闲适安逸,但年年大考拿第一;表面无事上心,实则野起来无人能敌。毕竟,不是哪座城市能持续12年捧回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荣誉。

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的话或许最为深刻,他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抱负。

以书的形式来记录一座城市,无疑是最贴切的。它不仅能让我们看到城市进阶的细节,还能领悟城市之美,感受生活之味。因而当成都这本抽象的城市之书变成实体的《闲不下来的成都》《乐此不疲的成都》等呈现在我们眼前,当城市的切片变成油墨的馨香,日常的画面定格成图片时,我们更能读懂一座城市的内在营城逻辑与精神气质。

文字自带情感,书写源于热爱。近年来,有关成都的书,远不止这两本,每月一期的《天府文化》杂志,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创意机构“一筑一事”著的《成都2017》《成都2021》,还有成都最具发现眼光的城市生活指南“成都Big榜”的《@成都》系列书籍,不变的成都这一主题之下,人们热衷于记录当下之新,发现天府之美,感受蓉城之变。在变与不变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发展脉络,深刻地领会古典与时尚交织的城市文化传承。

如此,我们便能透过这些书,读懂一座城,又在一座城里,继续书写这本三千余年历史巨著的下一篇章,在“闲不下来”和“乐此不疲”的状态中,在成都这个永恒的母题下,不断丰富天府文化的内涵,让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成为城市不断进阶的内生动力。

红星新闻评论员黄静

编辑尹曙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