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大案!这家上市公司,“拔电源”对抗证监会调查!设“双系统”数据造假……
近日,证监会公布2021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其中家居企业“宜华生活”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是一起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件。
宜华生活是通过哪些手段来编织财务谎言?为了对抗证监会的调查,它又耍了哪些花招?
公开资料显示,宜华生活主营业务为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其中产品外销占比高达70%以上。2019年4月27日,宜华生活发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在报告期末,宜华生活货币资金余额为33.89亿元,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余额合计为52.56亿元,报告期内财务费用4.4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115.50%。
证监会稽查人员告诉记者,宜华生活有六大生产基地,合并报表的子公司一共有47家,为了寻找线索,他们需要将所有公司的财务凭证都调到公司现场来。虽然稽查人员心里早有预期,但面对当时会议室堆积如山的财务凭证仍感到了压力。
要从浩如烟海的财务凭证中找到公司财务造假的证据实属不易,更让稽查人员感到棘手的是,虽然公司明面十分配合调查工作,但是实际上却在暗地里对抗。宜华生活提供的所有和境外客户签订的合同,都只有一个框架协议,不提供基础交易资料,公司整个外销流程不透明,
证监会稽查人员告诉记者,以往他们查的财务造假案一般是假出口,它没有真正的出口和报关,因此整套数据都是假的。然而宜华生活是真出口、真报关,但是报关价格虚高、货值虚高,以此来虚增企业营收和利润。因此要想找到该公司造假的强有力证据,获取到它和境外客户真实的报价合同尤为关键。
从表面上来看,宜华生活提供给证监会稽查人员查阅的框架协议,无论是报关单价还是总额,和海关数据都是一致的,它的财务数据跟这些框架协议也相吻合,然而
宜华生活真实交易资料的查获,为案件的调查打开了一扇大门,为了进一步夯实证据,稽查人员同时申请了跨境执法合作,请境外的监管部门协查一些境外客户的具体情况,从后续协查反馈回来的数据来看,宜华生活财务造假铁证如山。为了具体计算出宜华生活各个年度外销的虚假数据,证监会稽查人员更是将该公司从2016年到2019年,整个出口的12000多个集装箱号码,都进行了一一核对。
在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证券法的实施,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与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宜华生活财务造假案,成为首批适用新证券法惩处的恶性案件。去年3月22日,由于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宜华生活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正式退出A股市场,它也由此成为退市新规下的首批“1元退市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