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煜:民航企业期待将纾困贷款期限从1年期延长至3~5年期
“民航业至今依然受疫情持续影响,一旦一年期纾困贷款到期之后,航空公司需靠‘借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这样说道。
王煜告诉红星新闻,疫情以来,全行业已累计亏损达到1817亿元,其中航空公司累计亏损1491亿,占比高达82%。2022年情况仍不容乐观,国际航协预判到2024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王煜透露,民航业在2020年受益于民航局与银保监会提供的1100亿一年期纾困低息贷款,大幅缓解了疫情暴发期间由于集中退票、削减航班带来的资金压力,保证了民航业的平稳运营。
“但由于疫情跨度拉长,航司仍巨额亏损,营业收入仍然处于低谷,现金流压力仍然巨大。”王煜说。截至2021年9月30日,国内上市航空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0%,平均流动比率仅为0.49。因此王煜建议继续为航空公司提供纾困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确保航空公司的生存和飞行安全的投入。
在王煜看来,眼下,民航企业正期待将现有的纾困贷款期限从1年期延长至3~5年期,缓解航司中长期资金压力。
目前的纾困贷款为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在航空公司流动资金贷款总额的占比高达50%以上。而民航业至今依然受疫情持续影响,一旦一年期纾困贷款到期之后,航空公司需靠“借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这样更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此外,相比纾困贷款的优惠利率,同期的银行商业贷款LPR利率为3.7%,各航司资金成本和资金压力将再次加大。因此,建议为航空公司提供3年期或5年期的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帮助航司平稳度过疫情,推动行业和经济的复苏发展。
此外,王煜还提到了一个小细节:2020年纾困贷款用途仅限定为航空公司日常经营性支出(例如航油、起降费、人员薪酬等),2021年底的最新一批纾困贷款用途扩展为一半额度可用于归还存量贷款,但都不能用于飞机或发动机等采购支出。
“事实上,飞机或发动机等采购支出是航空公司占比较大的资本支出。”王煜说。以空客A320NEO为例,一架飞机交付价格约5000~6000万美元,如果扩大纾困贷款使用科目范围,例如可全部额度归还贷款并可用于采购飞机或发动机,将极大缓解航司的运营资金压力,同时也为恢复再生产,提供发展动力。
红星新闻记者邹悦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