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个方法!或许20年后,你会是千万富翁……

时间 • 2025-08-01 09:30:27
价值
一个

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较其余99%还要多。哪些人是怎么富起来的?

100元的不同

同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

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

贫穷者的问题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这样打过一个比方:如果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并且获得年化18%左右的投资回报率,40年后财富会增长为1亿零281万元。

最初几年困难最大

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

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

用好你的大脑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

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理证照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

功劳与苦劳

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

经常有人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苦劳”的再多,没有价值就等于0,就算别人比你做的少很多,但有价值就会不同。

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为何只有1%的人是有钱人?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

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

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

这条内容从刚开始有100个人看到,50个人看懂了,中途会有20个人去做,最后只有1个人坚持下来,他成功了,这就是成大事者的不同之处。

做农业,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