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

时间 • 2025-11-17 07:10:07
浓度
污染
全国

2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超额实现“十三五”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刘炳江介绍,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钢铁、煤炭、煤电、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持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累计达9.5亿千瓦,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产能6.2亿吨。重点区域“散乱污”实现动态清零。大力开展工业炉窑排查治理和VOCs污染综合整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降低,2017—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由60.4%降至57%左右。淘汰治理无望的小型燃煤锅炉约10万台,重点区域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实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盖,累计完成散煤替代2500万户左右。

据介绍,自2015年底以来,全国淘汰老旧机动车超过1400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492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从20%提升到60%以上。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长20%以上。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

自2017年起,连续4年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绩效分级,覆盖钢铁、焦化等39个行业,以差异化管控鼓励“先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区域共27.5万家涉气企业纳入应急减排清单。2020年四季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39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同期下降39%;重污染天数比2016年同期下降87%。

他介绍,新组建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经过3年的努力,在成因机理、影响评估、精准治理、预测预报等方面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组织专家团队深入“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开展“一市一策”技术帮扶,圆满完成“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

对于2020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刘炳江表示,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目标3.3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PM2.5未达标城市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目标18%),均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要求。

2020年,全国PM2.5、PM10、O3、SO2、NO2、CO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8.3%、11.1%、6.8%、9.1%、11.1%、7.1%。其中,O3浓度自2015年来首次实现下降;NO2浓度在连续几年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明显下降。

但从重点区域看,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总体基本达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PM2.5和O3浓度仍然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全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主要发生在冬春交替时段,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十四五”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任重道远。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