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华乒乐旋”转“华乒乐动”后陆续关门,数百名学员无课可上难退费

时间 • 2025-08-03 05:25:42
家长
济南
济南“华乒乐旋”转“华乒乐动”后陆续关门,数百名学员无课可上难退费

山东的韩女士反馈,为了给孩子锻炼身体,她交钱“华乒乐旋”又转到“南华乒乐动”,然而还有80多节课,机构突然“关门”还不给退费。类似她这种情况涉及济南多家店,数百名家长。如今学员们课无法上?钱无法退?投诉没有结果。

花1.3万多元,给孩子报名参与“华乒乐旋”培训

8月4日,韩女士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她把乒乓球项目作为孩子一项长期坚持的训练项目。

2023年2月5日,她带着5岁的孩子来到济南唐冶首创奥特莱斯华乒乐旋店,通过教练介绍,给孩子报了60节课程。张女士提供一份转账记录显示:济南华乒乐旋体育有限责任公司,收款5800元。

韩女士介绍,当时跟教练交流后,每周安排两节,看着有空闲就能上,到了2023年7月,教练说店里有活动,非常合适,希望能先续费“囤课”。2023年7月30日,韩女士再次向上述账户转账7599元,购买80节课。

“华乒乐旋”突然转“华乒乐动”,后“经营困难”也陆续关门

2024年3月28日,韩女士看到华乒乐旋暴雷新闻,咨询门店店长及教练,答复济南华乒乐旋门店被济南“华乒乐动”接管,课程均正常提供上课服务。

但到了7月31日晚,约课群突然发布公告,称对2024年1月之前交费学员,剩余课时不再提供上课服务。之后店长新建了约课群,只安排2024年1月之后交费学员上课。进入8月份前,多家店陆续关门。

8月2日,店长答复3日上午9点济南负责人来店里答复各位家长。8月3日上午9点,50余名家长来到华乒乐动唐冶店里与所谓负责人马某某当面沟通,马某某表达华乒乐旋和华乒乐动确实是一个法人代表,但是为两家企业,华乒乐动接手华乒乐旋之后,经营困难,且华乒乐旋存在违约行为,所以无法再为原华乒乐旋学员提供上课服务。

数百名学员家长质疑费用流向,培训机构给出“补费”方案

8月3、4日两天,家长分别约见“华乒乐旋“华乒乐动”相关负责人。对于这次的协商,有些家长还进行了“直播”。通过视频画面,面对家长质疑“数百名学员,数百万费用到底流向哪里?当初承诺的退费为何不退?”相关负责人只说经营不善,对于如何退费、何时退费却不正面回答。

受访者供图

在众多家长要求下,8月3日,济南华乒乐动体育有限责任公司公布一份《关于济南乐旋遗留学员剩余课时处理方案公示》称:最近针对济南乐旋遗留学员的停课处理,实属无奈,且非常理解和同情。针对此事,乐旋方或者任何第三方并无任何实质解决方案。鉴于暑期集训及众多家长的训练诉求,且结合部分家长代表的建议,我司紧急拟出以下仅限于甚至不足以满足教练人力成本的处理方案。给予家长进行参考及选择。方案一:按照每节课40元补教练成本费,10节起补。方案二:按照剩余课时每节课补60元,所补费用按照课单价100元/节,由华乒乐动公司补充对应课时。

拖欠教练工资,再交每节课30-50元补损失

对于这份“公告”,家长李先生称,这其实就是一个托词。他们机构欠员工几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让家长补交的40元,说白了就是替机构补教练的工资。而家长早已预交过钱,根本不需要再额外补交这份钱的,这分明是“忽悠”家长。

一位家长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已统计到的尚有100多人在2024年1月之前预存了约200万元费用,大部分人剩余40节以上课,机构不继续教课,更不给学员上课,不给退费,实在无法接受。

一位员工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介绍,原来“华乒乐旋”转“华乒乐动”后,已经连续拖欠两个多月的工资。有些教练看到机构这样“赖皮”,讨要工资无望后,就自行离开了。

8月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多次联系该机构负责人,电话均无人接听。

家长张先生介绍,因为涉及家长比较多,金额比较大,他们连续几天跟机构协商未果后。一部分家长选择了报警,还有一部分家长联合起来打算走集体诉讼,也有的家长投诉到济南辖区公安、文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律师说法:若涉嫌合同诈骗罪,可到公安机关报案

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熊若楠律师介绍,此案是否存在“职业闭店人”?从民事方面,职业闭店人与经营者,现法人(股东),隐瞒公司经营不善的实际情况,在公司闭店前仍推销预付式消费卡,具有欺诈的故意,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共同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七条之规定,第三人帮助经营者逃避债务,造成消费者损失,消费者请求第三人和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故消费者有权要求职业闭店人就经营者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另,因经营者将所收取的款项转给了职业闭店人,职业闭店人以自身账户为他人经营的业务收取、支付账款,其与经营者构成合伙型联营,应与经营者对经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从刑事方面,职业闭店人与经营者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职业闭店人与经营者明知商店经营困难,无力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但仍虚构、隐瞒事实,在闭店前提高培训费用,错误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使消费者陷入商家仍能继续营业的错误认知,在此种认知下继续进行消费,其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消费者可在相关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熊若楠律师建议:不建议消费者进行预付消费,如已经存在预付的情况,应保管好合同、收据、发票等证明材料,如发现商家存在异常,可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将经营者、职业闭店人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必要时还可以追加公司之前的股东、法定代表人进行追偿,同时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情节严重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职业闭店人、背债人和经营者的刑事责任。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佘晖编辑李智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