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多个关键指标,有变!
作者丨吴抒颖 编辑丨包芳鸣 图源丨IC 已于底部调整多时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政策利好的作用下,酝酿新的增长动力。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相关数据。与前几个月类似,一些重要指标仍然保持负增长,市场也继续筑底。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交易始终未进入持续升温通道,前9月的商品房销售额仍有超过20%的同比降幅。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企到位资金也保持两位数的负增长。 9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继续以降为主。其中,70城的二手房价格全部环比下降,这种情况已连续两个月出现。 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的调整,市场已经开始筑底。” 好消息在于,从9月下旬开始,各级政府部门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表态,地方政府也频繁出手托市。10月17日,倪虹介绍了以“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为主的楼市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向市场注入信心。从本月以来的市场表现看,效果可为立竿见影。 即便从9月的数据来看,一些积极信号也已出现。比如,投资、销售、现金流等指标虽然仍在下降,但降幅不断收窄。 此外,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公布了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根据对70个大中城市在9月下旬开展的月度房价问卷调查,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保持稳定或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58.3%和45.4%,对比上月,分别提高10.0个和6.5个百分点。 作为传统营销旺季“金九”,市场销售比此前略有起色。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今年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682万平方米,销售额9157亿元,仅次于6月,成为今年月度第二高点。 受此影响,前三季度的商品房销售规模降幅再度收窄。今年前三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9万亿元,下降22.7%。降幅均为今年最低。 从某种程度上说,9月的市场交易升温,是开发商继续以价换量的结果。 今年9月,7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总体下降。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下降0.5%,二、三线城市的降幅均为0.7%。具体来看,有66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降,仅4城上涨。 在市场情绪波动更大的二手房市场,价格降幅也更明显。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9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1.2%,二、三线城市的降幅均为0.9%。 如果不能实现持续的量价齐升,通常意味着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房地产市场这两年持续在调整。”住建部部长倪虹则在此前一天指出,市场已经开始筑底。 “调整”与“筑底”也是各研究机构使用最多的词汇。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并逐渐转为深度调整。如今,此轮调整周期已超过三年,调整的深度、广度堪称前所未有。 今年以来,市场继续筑底,各级监管部门则不断推出稳楼市措施,试图稳定预期,其中包括上半年的“517新政”。这些措施虽然尚未令市场进入持续升温通道,但也使一些指标的表现有所改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今年9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降幅已连续4个月收窄,销售金额则连续5个月收窄。 此外,随着金融支持政策的加持,房企的资金链表现也有所改善。前9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9万亿元,同比下降20.0%,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 9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2.41,为今年以来最高值。 盛来运表示,房地产的相关政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而且正在推动房地产向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 尽管“日光盘”的加持推高了市场的氛围,但市场整体走势依然两极分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国庆节后, 另一位深圳房企的人士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庆节后平均工作日的来访量比国庆期间下滑了一半左右,“但这个是正常现象,由于国庆期间有长达7天的假期可以安排,所以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不会将看房的时间选择在国庆后的工作日,所以出现到访和成交的下滑是属于比较合理的情况。” 一位深圳中介机构的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二手房有一些客户反价,但拉平去看周均成交也没有明显的反弹,挂牌量倒是涨了很多。” 上述深圳房企的人士认为,未来市场的走势取决于购房者的信心。每一轮政策刺激都会让部分正在观望的消费者下场,但目前市场的观望情绪还很浓重,只有购房者的信心和消费力回归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此外,市场对政策层面也还有更多的期待,如果后续持续释放新举措,则有助于推动市场有效修复。” 政策面的持续优化,或许不会等太久。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10月12日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从 其中,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的优化完善备受市场期待。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税收政策方面主要是指 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楼市有望止跌企稳。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四季度房地产“一揽子”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或将围绕落实好存量政策、加速推出增量政策展开。年内随着各项政策不断落地落实,房地产市场的改善或也值得期待。 本期编辑黎雨桐实习生简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