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一桩难求”问题?交通运输部答红星新闻:力争明年底基本形成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12月27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运输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当前,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建设情况如何?在持续提升公路沿线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对于红星新闻记者的上述问题,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表示,每年假期,“充电难”已成焦虑,都是大家出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国庆,新能源车出行占比已经达到15.9%,预计马上到来的春运(占比)会更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在积极想办法、做准备。”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
李扬介绍,截至今年11月底,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万个,已建充电停车位4.9万个,比2023年分别增加了1.2万个、1.7万个。目前,全国6000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超过5800个服务区安装了充电桩,覆盖率达到了97%。但在高峰时段特别是假期,还是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
对于高峰时段的解决方案,李扬介绍,第一是预判需求。每到假期交通运输部门会研判哪些地段、哪些服务区,预计量会有多大,尽量做足准备。
第二是增加各种设施。除了固定的,还有移动的充电设施,如果发现移动的不够用,很多服务区会把车调整到周边可能有空闲的服务区,甚至高速公路服务区边上能够提供充电设施的,让大家尽量都充上电。
第三是加强信息引导。李扬介绍,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路况信息板、标志板等信息服务设施,以及导航App、交通运输部开发的“e路畅通”小程序了解查询充电桩的布局、现时的应用状态,便于出行规划。
“当然还远远不够,这只是一些应急措施。”李扬表示,下一步,还要不断优化、不断增加投入,尽量满足大家出行的需求。他表示,力争在2025年年底基本实现“固定充电设施为主体、移动应急充电设备为补充、重点节点全覆盖、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让开新能源车、电动车的出行人员更加放心出行。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张炎良北京报道
编辑张寻责编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