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检察院答红星新闻:从“毒品交易线”到“制贩关系网”,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深挖漏罪漏犯

时间 • 2025-08-13 01:25:30
监督
犯罪
检察机关
毒品
案件

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高质效办好毒品案件加强禁毒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以来检察机关惩治毒品犯罪工作情况,发布检察机关惩治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雷秀华

四川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毒品抗诉案件入选了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四川检察机关在加强毒品案件的法律监督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对于红星新闻记者的上述提问,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雷秀华表示,四川检察机关深入落实最高检部署要求,聚焦毒品犯罪特点,推动“精细办案、精准监督”,为四川毒情形势整体向好发展贡献检察力量。主要做法有:

一是全面精细审查,深挖漏罪漏犯。毒品犯罪“制、贩、运”环节多、链条长,参与犯罪人员隐秘复杂。重点从三方面着手,力求对毒品犯罪全链条打击。第一,强化关联审查。把案外毒品上、下家及共犯处理情况作为必要审查对象和必备报告要素,对遗漏的人员、罪行及时开展立案监督、追捕追诉。第二,借力数字赋能。探索运用毒品案件电子数据关联审查大数据监督模型,实现由个案“毒品交易线”到类案“制贩关系网”的数据碰撞,扩线深挖漏罪漏犯。第三,加强外部协同。积极构建“川渝检察禁毒协作”等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协调机制,解决毒品犯罪线索互通难、处置难、成案难问题。2024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监督立案81件,42人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追捕、追诉漏犯133人、漏罪67人,88人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是加强侦查监督,确保办案质效。毒品犯罪隐蔽性强,侦查取证点多面广、难度极大。着力抓好两个方面,以监督促质效。一方面,前移监督关口。与公安机关健全完善重大毒品案件全覆盖提前介入侦查机制,引导证据收集、提供法律意见,同时对侦查措施、强制措施适用等开展监督。2024年以来,全省毒品案件起诉率96%,高出刑事案件平均值16.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突出监督重点。围绕线索来源、发破案过程及毒品提取、扣押、称量、取样、送检程序等问题重点审查,对不规范问题依法提出监督意见,保障了案件质量。全省毒品起诉案件的有罪判决率连年保持100%。

三是做实审判监督,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坚持把抗诉作为开展法律监督、增强打击效果的重要抓手。全省检察机关提出抗诉51件,抗诉采纳率85.7%。工作中特别注意把握四组关系:“抗轻”与“抗重”并举。周某平、陈某等人制造毒品抗诉案,2名主犯从死缓改判为死刑。“抗诉监督”与“自查自纠”同步。强化二审、再审全面审查,及时变更或补充抗诉理由;对发现新的事实和证据的,依法补充或变更起诉指控。“打击犯罪”与“权益保护”兼顾。既依法从严惩治犯罪,又注重被告人合法权益保护。“个案办理”与“类案引领”并重。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毒品案件,合力监督、接力抗诉,统一司法尺度,带动类案办理。

红星新闻记者祁彪

编辑张寻责编魏孔明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