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九一八!刚刚,防空警报响彻成都
“试鸣演练倒计时:5、4、3、2、1、放!”今日(9月18日)上午10时整,在成都市人防基本指挥所指挥大厅,随着现场指挥长下达命令,成都全市拉响防空警报。
10时00分,首先鸣响的是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时长3分钟。之后是空袭警报,10时06分开始试鸣,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时长3分钟。最后是解除警报,10时12分开始试鸣,连续鸣响3分钟。
每年的9月18日上午10点,响亮的警报声总会响彻成都上空。这不仅仅是一次防空警报试鸣演练,更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除了响彻全城的防空警报,人民防空建设还有很多方面。人民防空建设包括组织指挥、人员防护、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专业力量、支撑保障五大体系。
五年来,成都人防系统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补齐短板”的发展思路,统筹抓建,强基固本,取得明显成效。成都人防工程与城镇人口协调发展,人均防护面积超过国家标准。人防工程和地铁建设同步发展,其中仅2020年就新增地铁17号线、18号线一二期、6号线、8号线一期和9号线一期等大量人防工程;同时建管结合,对辖区内公共人防工程、老旧人防工程进行“城市安全大体检”,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检查,每年达1000余次。
居安思危,成都人防系统不断创新,2017年组织研发适应成都高速地铁需求的人防设备产品,通过了国家人防办专家鉴定,认为该产品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填补了国内高速地铁人防设备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8年积极参与创新以公共交通为主的TOD发展模式,按照具有“防空、防灾、防事故、防恐袭”的功能进行综合设计,目前已完成陆肖等6个站点的人防设置方案,逐步构建“重点突出、功能齐全、互联互通”的区域性防护体系;2019年联合国防工程研究院共同研制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人防防护系统产品,出台了《综合管廊人防建设导则》,填补地下管廊工程建设缺乏人防防护设备标准产品的空白。
同时成都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大力修建公共人防工程,加上“结建”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人防车位逐年增多,按年平均新增人防工程面积测算,每年可提供人防车位5万余个,缓解停车难,随着成华公园、新金牛公园等公共人防工程地下停车位的陆续开放,为周边居民停车提供了方便。人民公园“一号防空洞”坚持免费开放,供附近居民盛夏纳凉,开放10年累计近50万人次休闲纳凉,每年开放时都有新的服务措施,深受市民好评。
防空也防灾。成都市具有5005米的海拔落差,“两山两江”(龙门山、龙泉山、岷江、沱江)地质灾害易发。近年来成都市人防办根据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和当地群众需求,每年坚持安装一批防灾警报到地质灾害易发点,累计已达131台;2020年支援甘孜、阿坝两州防灾警报66台,用于防灾减灾预警疏散,协助提升高原山区、重点景区、灾害易发区域对自然灾害、泥石流、塌方、森林火灾的预警报知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